June 10, 2006

怎样为一首歌曲配和声?

作者:淦立康 来源:中国原创音乐联盟

我们在给一首歌配和弦时,应先分析一下歌曲的风格、调式、调性,这样我们才能够把握歌曲的总体。一般说来,如果歌曲为大调歌曲,我们应该在歌曲的第一和最后一小节配上I级和弦也就是主和弦,而在歌曲的倒数第二小节配属(七)和弦,倒数第三小节配下属和弦。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具体配什么和弦还得按组成音来定。另外,就是关于和弦密度的问题,到底一小节配多少和弦才算合适呢?一般说来,它主要取决于歌曲的速度,较快的歌曲和弦变换不要过快,这样容易使歌曲变浑浊;相反,速度较慢的歌曲应把和弦配的活跃一些,这样使别人感觉有新意。当然,这也是一般性规律,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

那么,怎么配法呢?下面有些规律供参考。

要以强拍上的音为先,兼顾弱拍。所谓强拍是指小节中的第一拍(次强拍也算)弱拍上的音可做为和弦外音不与考虑。

以整小节中出现最多的音为准。

要考虑所选和弦的功能性。

然而一直按照既定的主旋律编配,是很被动的。我们知道,其实有很多和弦进行的模式,俗称“套子”。例如:经典的I-VI-IV-V进行,很多人在利用这个进行已经创作了不少曲子。很多优美的音乐在创作的时候其实已经有意无意间考虑了和声的因素。那么,我们在编配的时候只要找出这个规律就可以了。前提条件是大脑里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想法和经验。例如《童年》这首歌曲,原来的和弦编配已经有很多种。这里我们把它全部按照I-VI-IV-V的模式套进来看看有什么奇怪的现象。




在第三行左数第三小节,旋律写的是D这个音,按照一般的配法,这个地方使用II级和弦是非常恰当的,前后的连接也非常正统。似乎用I-VI-IV-V这个和弦进行模式不恰当。但是听实际的音响效果又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旋律不是孤独存在的,它是和和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总体的音响效果,最终传递到人耳。这里用的是IV级和弦。IV级和弦的构成音是“F、A、C”,现在加入旋律的“D”音。使得人耳听到的组成音变成“F、A、C、D”,这是一个新的和弦,是II级小七和弦的一个转位。由于后面是V级,因此在这里,所配和弦与旋律构成的新和弦进行恰好是一个典型的重属七和弦解决到属和弦的过程。

通过上例可以总结出两点,一是要不为旋律所盲动,尽量寻找相应的固有的套路去解决问题。二是要和旋律结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和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